中国领带网 - 领带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领带动态 | 市场行情 | 行业标准 | 行业资讯 | 政策法规 | 资讯中心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行业标准 > 【基层党建】土左旗毕克齐镇党建引领带动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思考
G.biz | 商业搜索

【基层党建】土左旗毕克齐镇党建引领带动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思考

信息来源:lllddd.com   时间: 2021-07-01  浏览次数:33

  毕克齐镇党建引领带动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思考

  2月21日,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文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是21世纪以来第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凸显了新发展阶段党中央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高度重视。在我国开局“十四五”、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际,这份文件发起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总动员,其总体要求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方针,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中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村全面小康的实现。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机遇和挑战下,毕克齐镇党委、政府积极思考探索如何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努力走出一条以党建示范引领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特色之路。

  ? ? ? 一、得天独厚基础条件,提供乡村振兴资源

  “毕克齐”系蒙古语译音,意为“先生、文书”,毕克齐镇是一个约有400年历史的古老集镇,地处阴山山脉南麓,肥沃的土默川平原上。东临伊利现代健康谷、呼和浩特金山国家高新区,西接土左旗政府所在地察素齐镇,位于呼包鄂经济圈核心地区,京包铁路纵贯全境,G6高速公路、新旧110国道、呼塔公路贯穿全镇,纵横交错的多条道路,使毕克齐成为几条线上的重要交通节点,交通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毕克齐镇辖1个社区、44个行政村,总人口约3.9万,镇域总面积454.1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9393亩,林地面积32000亩,其中经济林面积约20000亩,森林覆盖率达19.8%,位于大青山脚下的大旗村被授予“国家森林乡村”称号。风景秀丽的喇嘛洞召、小桂林、金銮殿;颇具特色的非遗文化脑阁、剪纸;与西城结合处的国家级农业园区周边观光采摘农业;在周边颇负盛名的大葱、大紫李、长山药等特色农产品;大旗、鸟素等村的特色林果业等都为毕克齐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秉赋了较好的资源。

  二、党建引领用好资源,推动“文墨毕川”持续壮大

  自2019年全面完成脱贫任务以来,毕克齐镇党委、政府开始积极谋划,以特色产业助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强化党建引领,于2019年注册了“文墨毕川”毕克齐公用区域商标,依据地区特色,找准产业坐标,打造了银匠房村、北园村、兵州亥村等一批产业发展示范村,逐步形成“区域品牌+特色产业+健康园区+非遗文化”四位一体产业发展新格局。

  ? ? ?(一)坚强的支部堡垒为振兴乡村提供保障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之际,毕克齐镇迅速抓学习贯彻落实。结合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优配强支部班子,一批有想法、有能力、有担当的基层党员干部,带动各支部战斗力进一步提升。加强学习培训,提升农村党组织带头人的综合素质、履职能力、干事创业热情,镇党委积极鼓励各村党支部以“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加强与先进地区的学习交流,邀请农业产业方面专家指导、召开产业发展座谈会,基层干部创业思路得到进一步开拓。按照“党支部引领,合作社带动,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管理”的工作思路,44个村党支部纷纷牵头成立合作社,提出产业发展构想,各村两委主动向乡贤能人请教,整合利用好人才、资金、资源,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在全镇迅速推开,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确保村村有致富产业、户户有增收门路。

  (二)丰富的农业资源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后盾

  毕克齐镇属典型的敕勒川平原地貌,土壤肥沃,适合大部分农作物生长,以出产的大葱,大蒜闻名,素有“欢辣小镇”之称,尤其是大葱,更端上了2008年奥运会的餐桌。2018年毕克齐大葱被认证为国家地理标识产品,2020年毕克齐大紫李被认证为全国名特优新产品。从特色农业看,依托位于兵州亥村的国家级农业示范园区,周边形成了草莓、番茄、红姑娘等既可观光、又可采摘的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前景可观;贯彻落实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关于蔬菜生产若干政策措施,整合镇区内15个村约20000亩的设施农业,重点发展适合首府市民消费的大众菜品,全面建成首府“菜篮子”,满足广大市民日常生活需求,同时增加农民收入;以水磨村、上十里坡村为中心的4000亩大葱种植带,以大旗村、鸟素村、脑包村等十余个村为轴线的近20000亩沿山经济林带,以及南元、北园、曲房、官保等村的长山药、大蒜、辣椒、中药材等十余个特色种植品种,为毕克齐镇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后盾。毕克齐镇林地面积较多,林下土地富含有机养分,经过近两年的探索,找到了一条林下套种中草药的新种植模式,今年将进一步推广扩大林下中草药种植面积。近十万亩的玉米种植面积,为镇内各养殖基地及饲料加工企业提供了资源保障。

  (三)厚重的文化积淀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舞

  毕克齐不但水肥地美,历史文化也十分悠久灿烂。位于镇区北8公里处的喇嘛洞召,汉名"广化寺",于乾隆年间(1784年)赐名,这里群山环抱,松柏成林,风景秀丽,是呼和浩特周边较为有名的旅游目的地。深受自驾游爱好者喜爱的位于镇区北侧大青山自然保护区内海拔2271米的金銮殿山,植被茂盛,白桦成林,古松成片,据《北史》记载,北魏道武帝巡幸阴山,曾在山顶建造行宫,“金銮殿山”遂因此得到名。走出青城,出现在北京的广场和深圳的“民俗村”,邓小平南巡观看并赞誉的民间艺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脑阁,无论走到哪里,哪里便人头攒动,水泄不通。颇具特色的非遗项目毕克齐剪纸,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地域风格特色,走上了“党支部+合作社+非遗文化”的产业化发展道路式。祖先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大自然赋予的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毕克齐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舞台。今年,毕克齐镇党委、政府积极谋划,成立以剪纸文化产业为核心,探索推动连接脑阁、泥塑、召庙等多个文化产业为一体的产业发展联合体,不断丰富毕克齐特色文化小镇的发展内涵,展现百年古镇的文化历史,提升文化旅游品牌活力。

  (四)发达的道路交通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便利

  从东西南北而来,可自驾、坐公交车、火车、大巴车,距离首府呼和浩特半小时车程,交通十分便利。便利的交通造就了物流产业快速发展,圆通公司斥资1亿元在内蒙古成立的集仓储物流为一体的子公司——呼和浩特市圆汇物流有限公司落户我镇兵州亥村;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冷藏库7259平方米的敕勒川冷链物流(电商)配送中心,为延长我镇农业产业链,使我镇优质农产品走出去创造了便利条件。依托临近伊利现代健康谷、呼和浩特金山国家高新区的独特区位优势,规划建设的袄太绿色健康产业园区,现已吸引了一百多家小微企业在此“安家落户”,食品、农副产品加工仓储基地建设初具规模,成为土左旗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发展引擎。路通,百业兴;路畅,百业旺。可以说,立体化的交通格局使得毕克齐镇进入了高速发展的轨道,极大地促进了毕克齐的经济发展。

  ?乡村兴则国家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罪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在全面推进落实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我镇首先要抓好“五个振兴”:要推动产业振兴,深入打造“文墨毕川”知名区域品牌,培育好“一村一品”“一区域一品”;要推动人才振兴,研究制定实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机制,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队伍;要推动文化振兴,保护好、发现好特有的民族文化、地域文化、非遗文化、农耕文化,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和生态资源方面的特色;要推动生态振兴,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强村庄规划管理,完善建设和管护长效机制;要推动组织振兴,培养一批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和优秀的基层党组织书记,筑牢基层战斗堡垒,为乡村振兴增实力。乡村振兴关键是要有稳定的产业支撑,核心是解决人的思想观念,终极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我们坚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各项惠农政策的眷顾下,在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无往而不胜!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领带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