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国网资讯
他4岁丧父,父亲拼死挣下的家产还被叔父抢走,在极度贫困中度过童年。
长大后打拼几十年成了“领带大王”,终于攒了一些钱,却急吼吼地要捐出去,他说:“钱,没有饭吃时很重要,有了之后怎么去用更重要!”他就是香港金利来集团创始人曾宪梓。
1、国家“三块钱”的恩情
1934年,曾宪梓出生在广东梅州一个农户家庭,曾父在他出生不久就“下南洋”去了泰国,在当地挣到两间商铺和2000银元家产后,却因积劳成疾离世。当时的曾宪梓才4岁,他的哥哥也只有9岁。但就是这笔用命换来的家产,还被曾宪梓的叔父强行霸占了。
此后,全家生计都靠曾母靠帮别人挑盐,可赚来的钱连温饱都解决不了。“那时候家里穷得你没法想像,数九寒天也没有衣服穿,粥都喝不到,读书更是想都不敢想。”之后,曾的哥哥也跟着老乡去了泰国,曾宪梓则留在家乡,边干活边照顾生病的母亲。
因为好学,曾宪梓命运有了转机。“1949年,搞土改的同志见我劳动后喜欢看书,亲自把我送到东山中学,对老师说,这个孩子很苦,家里情况也不好,请多关照。”就这样曾宪梓有了书读,每个月还能领到国家3元钱的助学金(当时物价1斤大米1毛3分9厘),从东山中学领到中山大学毕业,从17岁领到27岁。
回忆起这段经历,曾宪梓总会动情地说:“没有祖国,我至今还是个文盲,因此我要终生回报祖国,到死方休!”
2、穷小子终成“领带大王”
大学毕业后,曾宪梓被分配到广州农科院生化所工作,也有了妻儿,生活得很平静。却在此时接到哥哥电话,让他到泰国争夺本属于他们的遗产。
在泰国,看到亲人反目成仇、针锋相对的场景,曾宪梓主动放弃了继承权,这一行为惹恼了哥哥,导致一家人被扫地出门,只能在贫民窟卖领带维持温饱。几经波折,曾宪梓又来到香港,而“良心发现”的叔父也在此时给他汇来1万港元,这笔钱成了曾宪梓命运的转折点。
上世纪80年代,港人崇尚西装文化,十分重视西装的布料、剪裁等细节,但重要配饰“领带”却常常被忽略。曾宪梓看中了这个商机,用1万块创办“金利来”领带工坊,带领全家人一个熨斗、一把尺子、一把剪刀、一台缝纫机开始了事业。
为了打响“金利来”的名号,他“贷款”拿下中国乒乓球队香港表演赛的独家赞助权,让“金利来领带,男人的世界”的广告词火遍全国,生意也蒸蒸日上。生意做得越来越红火后,曾宪梓的报国心也越来越强烈。
1978年,创业初成的曾宪梓回到家乡梅州,第一件事就是拿出30万港币给母校中山中学盖了新的教学楼,之后又捐建曾宪梓中学、在全国高校设立曾宪梓奖学金、在各地修路、修桥、建老人院等等。
此外,曾宪梓还捐资支持国家航天、体育发展,1亿港元设立曾宪梓载人航天基金、3亿港元的“曾宪梓体育基金”……鼓舞了很多航天工作者和运动员。
相比捐款时的“大方”,曾宪梓对自己却十分“小气”,在灯红酒绿的香港多年,他从来没有踏足过娱乐场所,规定自己每天生活费只有10港元(后来随物价上涨到了30港元),常常一个盒饭打发一餐。
而且“金利来”也没有想象中赚钱,2019年曾宪梓离世时,金利来当年净利润不过3亿港元,市值也只有25亿港元。就连这些钱曾宪梓也决定全部捐给社会,他的子女们不但没有反对,还承诺会继承父亲的慈善衣钵。
3、祖国是最大的靠山
除了曾宪梓先生,香港还有许多值得敬佩的老一辈爱国企业家。比如霍英东、田家炳、邵逸夫、何鸿燊等。
即使是“利比天高”的李嘉诚也表示“祖国才是最大的靠山”,在危急时刻他的善款从不缺席:云南、庐山震情各捐款3000万,武汉公共卫生事件捐款1亿、中原暴雨捐款3000万……此外,汕头大学、西部教育医疗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等均有他的大额捐助。
相比85岁病逝的曾宪梓,如今94岁的李嘉诚依旧精神矍铄,这或许是因为他“世俗气”更重一些,在大额捐助的同时,也愿意为自己的健康花大价钱。传闻他自2016年起,每年花156万使用一种名为“派洛维pro”类延年物质。
复旦博士团队组建的、国内一线老龄科学科普机构“时光派”资料显示,李氏热衷的物质是由哈佛大学P.G老龄生物中心研发,通过保护端粒长度使细胞保持年轻态。端粒被誉为“生命时钟”,越长细胞越年轻,但细胞分裂50~60次之后,端粒就会消耗殆尽,细胞寿终正寝,人也走向S亡。
而补充“派洛维pro”类物质可保持端粒长度,延缓变老进程,拉伸近30%的生存期,“派洛维pro”成品在京东等渠道出货超50万,在双11等消费节位列营养健康补剂榜首。
1994年,紫金山天文台将一颗小行星命名为“曾宪梓星”。曾宪梓说:“等我离开人世,就住到那里去,这是我报效祖国的荣誉。”也许这位纯粹的爱国者此刻正在小行星上注视着祖国的发展。